歐盟碳關稅即將上路!碳關稅是什麼呢?企業要如何布局因應?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 李宜樺

在歐盟喊出2026年正式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後,凡出口到歐盟的特定產品,必須與歐盟廠商承擔同樣的減碳成本,而緊跟著歐盟之後,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 CCA)若通過,將於2024年開始徵收碳稅,這意味著減碳成為另一種競爭力,企業減碳成為必須!

什麼是碳關稅呢?

2023年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將開始試行上路,受管制的高碳排產業製品,必須取得CBAM憑證(CBAM certificates)後,產品才能進入歐盟。一旦生產地碳定價(碳稅、碳費、或被認可的碳交易制度的碳價等)低於EU ETS1碳價的產品,進口到歐盟關稅區,就要購買CBAM憑證,因此CBAM也被稱為是「碳關稅」。

1|EU ETS為歐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TS涵蓋電力生產商、鋼鐵、水泥、煉油廠與有機化學等產業,這些產業被分配了固定的碳權免費配額,歐盟預計從2026年開始逐步取消這項保護措施。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會有什麼影響?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進口鋼泥、電力、肥料、鋼鐵和鋁業等產品課徵碳稅,這也是全球貿易法規第一次納入氣候規則,根據這項立法,已經在歐盟以外國家支付過碳費的產品,抵達邊境輸入之時能抵減稅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計畫之重點摘要如下:

1. 轉型階段(transition phase):2023年~2025年

  • 管制產品: 進口到歐盟的氫氣、水泥、鋼鐵、鋁、肥料及電力產品。
  • 向進口國申報其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

2. 正式實施:2026年

  • 管制產品:CBAM納入規範的產品,歐盟進口商必須在每年5 月31日前,申報上一年進口到歐盟的貨物數量和這些貨物內含的碳排放量。
  • 碳排放量計算:單一產品(Simple goods)以生產階段直接排放強度為主;產品為複合物(complex goods)時,需考量原材料碳排放量。
  • 進口商可購買憑證(CBAM Certificate),作為進口產品碳排放量的繳交費用,憑證的價格將根據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U ETS)配額的,每周平均拍賣價格計算,以歐元/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表示。
  • 如果進口商能夠舉證進口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已經支付了碳價,則可以從其最終帳單中扣除相應的金額。

CBAM碳關稅的徵收是為了解決碳洩漏的情況,鼓勵企業在非歐盟地區生產之產品也須積極減碳,也促使各國政府訂定相關法規和機制因應,未來這將使企業營運成本提高,需要調整營運策略和投入更多心力減少產品碳排放強度才是最實際有效的做法,尤其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企業可能因此會在國際市場上受到影響。

化解碳關稅焦慮 企業應積極轉型備戰

台灣今年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以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預計2024年開始徵收碳費,以接軌國際目前的碳有價化趨勢。不論是歐盟CBAM或台灣相關政策的調整,皆已顯示全球法規轉型的速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快,而減碳已從企業「競爭力」的問題,轉變為基本「生存力」。資誠建議企業除了密切關注國際動態外,應盡快研擬自身的減碳策略與藍圖。世界經濟論壇WEF 2021年發布《Net-Zero Challenge: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提供企業淨零碳轉型具體五大策略方向:

1. 碳排放數據透明度

  • 建立產品碳足跡並與供應商共同分享碳排數據
  • 設定有企圖心的減排目標與公開報告進度

2. 低碳產品創新與開發

  • 重新設計低碳產品以共同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 發展永續發展價值鏈與採購策略

3. 供應鏈夥伴低碳聯盟

  • 將碳排放指標整合到採購規範中並追踪績效
  • 與供應商攜手合作解決碳排放問題

4. 積極參與低碳生態系統

  • 積極參與低碳/永續有關之認證、倡議與產業推展計畫
  • 擴大認同低碳轉型之群體共同實踐承諾

5. 動員組織的力量

  • 低碳轉型行動與績效獎勵制度結合,讓組織淨零轉型更有力

未來台灣的碳費徵收勢在必行,企業在進行未來佈局時,尤其是長期的投資或建廠等,應把碳成本也列入總成本考量,企業也能透過如內部碳定價的機制,促使企業內部在碳排量上自我節制,有助於企業進行各項活動時的評估及風險壓力測試,並且提高企業轉型的競爭力,畢竟減少排放量才是降低碳成本最實際的作法。

© Copyright - 高甲實業有限公司
- design by Morcept